Tuesday 28 August 2007

无政府状态


家乡有一位中年男士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暴毙。遗孀因为无法摊还房子的银行贷款,又加上银行不断的施压,逼还贷款,这种种的经济压力之下,让她一时冲动,在住家里上吊。也因这样,银行一直没法把房子再买出去,再加上,不断有谣言传出屋 里闹鬼,直今,这间房子就一直丢空,。

大约两年后,有一户菲律賓外劳,不信邪,勇敢的住进去。房主反正有人住,有了人气就显得生气多了。就有另一户印尼外劳也住进去。基本上菲律利宾外劳住进这房子也是免费的,所以,也不能阻止他们住进来。反正房子也挺大,就这样的印尼外劳也住了进来。

开始都没什么问题,后来,因为小孩的关系就有了小小的摩察,相处的开始不咬弦。后来也因为文化差异,在公用厨房里,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菲律賓家庭煮猪 肉令回教印尼家庭反感、印尼家庭煮马来煎,又令菲律賓家 庭对那强烈的味道反胃。

后来演变成两方互相破坏彼此的食物。如:印尼家庭煮的食物被放进猪肉、菲律賓家庭煮的食物被放马来煎等等的破坏活动。

结下来,更变本加厉,彼此洒在外 面的衣物、放在房外的东西都被破坏。甚至严 重互相用拳头打了起来。每一天都闹的鸡犬不宁。

直到有一天,印尼家庭拿起巴冷刀要斩菲律賓家庭,幸好他们闪的快,没被伤害。由于菲律賓家庭的不满情绪非常高涨,当晚就收拾准备离开,但,临走之前,既 然一把火,烧悼这房子,想把印尼家庭活活的烧死。

************************************************
我常用这个故事跟学生分享,这个社会如果没有政府在管,法律没有被执行,人就会做出很多事到最后演变成失去控制。

前几天,外甥女突然问“如何写辞职信” ,就很惊讶,才上班不到一 个月,好好的,为何不干。一问之 下,才知道因她公司前同事和某位生 意人有过节,令对方怀恨在心,令他做出种种不断骚扰,甚至恐吓公司女同事的事情。使到许多的年青新人都不 要再去上 班。

一开始,我还在想,或许是外甥女小 题大做,没法吃苦,其实没那么恐怖。反正就是现 在一 般年青 人的思维,不开心就不干。详细了解之 后,才晓得这位“仁 兄” 倒是有头有脸的专业人士,当地著名生 意人,同时在“黑白两道”也都吃得开。

更有趣的是,连古晋的警务人员也劝告请不要报警,一 来会惹火对 方,他会做出更多不可理喻的事 情,弄巧成拙。二来,美里警方肯定做不到任何事情,也保护不到人民。天啊!这是什么文明社会,警方不能保护人民、人民受惊吓,不知该这么做!

而这位仁兄和以 上的故事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因为没被制 约,为所欲为、失去理智的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心中的不满。

法理学家布莱克(DonaldJ Black)说的: “无政府状态是没有法律也即没有政府社会控制的社会生活。无政府状态: 是法律的反面,一个社会可能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根本没有法律.

政府就被定义为一种社会控制体系,这种控制体系要求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制度性组织,通过无限制的惩罚和强制法律实行的方式,对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我国自称是个法律健全的文明国家,但事实情况却和无政府没两样。为什么我们常常要虚无缥缈的包装,但却不脚踏实地的真正实地去执 行。

我所骄傲的家乡,已经变了样,谁能帮我还原?

Tuesday 21 August 2007

落花生


今天一 早,翻开报纸,又看到一个的“创意 ”,把Merdeka字眼写在花生壳上,以传送寄语 。

心中突然就想到上个星期突然老师提到许地山的落花生。如果不是从新被老师在群众里提起,恐怕他早已被大众遗忘。

我是在出来社会后,透过生命中一 位很重要的朋友所介绍的,才有幸认识许地山这为已逝的作者。

他的文學作品虽然自己看的不多,他樸素而真實、抱着多做贡献、不计报酬的理念、甚至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畢生從教,誨人不倦,却对我的影响相当深远。

话说回来,真的不晓得我国常常提倡的创意, 有 最大、 最小、最长的世界记录,这到底能代给人民怎么样的进步!

我是一 个很实际又固执的人,不敢期盼这些记录能带来什进展、繁荣、文明,但相信许地山所熱情倡導的"落花生精神"是能为我们朔造、 建立良好的思想, 这股精神才是難能可貴。

备 注:-从新抄来落花生的精华故事来和大家分享, 希望透过这短短的几句话来勉励
******************************************************************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人要做有用的人,
*******************************************************************

都是人性惹的祸



上个星期“有 幸” 和某 位州议 员讨论今天的我 国政治趋势。讨论话题逃不过一 些如华人建国有功,为何到现今还是受到不公的对 待、繁文缛节、政治人物干预司法、等等的开倒车作风让我们如何和国际社会接 轨和竞争呢?治安每况愈下、生活指数不断上升?而身为执 政党又如何去面对这等等的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现今的现象,马来西亚本来就是以种族为主导的政治方向,所以他没法正面回答我的疑问是可以意料。

但,我无法接受的是玩弄数字、语言应用游戏,把功劳都归功于执政党。这是我没法接受的。这就好比以前小时候,婆 婆每天给两毛钱零用钱就足够,而今天姐姐的小女儿得带两元零用钱才足够,这怎能说透过执政党,拨款从以前到现在都不断在增加,更何况原来姐姐给大女儿是五元。同样都是一 家人,为何拨款总是不公平呢?

同桌的朋友们都觉得我太悲观了,也不认识人性,所以才会觉得不公!朋友问说“试想,如果我在经营杂货店,某天有外劳也在经 营杂货店,每天无休,生意比我好的多、甚至他还要求要办自己的学校、讲自己的语 言、还要领导国家等等的无止尽要 求,试问我能接受他成为公民吗?”

从不否认,我是理想派,所以给的答案是“如果他们比我勤 劳,那我不能眼红他的成 就,只能怪,我嫌钱腥,不发愤。更何况世界的美就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为何要限制某个族群的发展,不帮没关系,但还要打压,这说的过去吗?法国的现任总统、秘鲁前总统藤森、领导印度国大党的索尼娅·甘地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公民啊?”

我又加了这句话来回 答 “就算人性是自私的,我也不能因为一个小偷溜进豪华住宅偷了东 西,杀了人,然 后怪有本事的富豪,你把房子建的太豪华了,你太不懂人 性,活该你被偷,你无论 如何都要原谅和接纳可怜的小偷。然 后,小偷理直气壮的,逍遥法外的说我是无辜的,因为我不工作,又没钱,如果不去偷,如何生存呢?” 。

我或许真的不认识人性!人性是善还是恶, 就找了一 些资料,发现各有各看法:-

孔丘最早谈到了人性, 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基 本上他没说明“性相近”是善相近还是恶相近,“习相远”是善相远还是恶相远。所 以,一开 始人 性是中 立的。

孟子是相 信人本善,他说“仁 义礼智根于心”

而荀子相 信人本恶,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但我的思想就如孔丘,人一生下来,就不带任何思想和贪念,我们的种种思想,道德,行为都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培养出来的。

在好环境的熏陶下,我们透过教育,宗教而培育出不自私自利的高道德情操,处 处为人着想,这全都是后天的造化。

当然,最基础的就是以身做责。先从领导人、 执政人员、 父 母 、 全体公民开始来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种 子,使善性互相传染、得以发扬光大。同时,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这不更有说服力吗?请别怪我无知,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裔。

Sunday 19 August 2007

从新

“做错事,没关系,最重要是要认错,道歉,如果是犯法,那就勇敢的面对公正的法律审判”这段话常常陪伴我,作为生活的一个提醒,鼓励我要用智慧放胆的去尝试做改变,敢干的去讲真话求进步,即使万一不小心语气重了些,真的侵犯了对方,让他不舒服,对方要求道歉,我会考虑,甚至愿意道歉,当然,也谨慎的提醒自己,不要犯了我国许许多多的法令。

可是看来现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一样。黄同学道歉后,还有某人发表声明,声称内阁不接受他的道歉,因他已经抵触国家各种法律,不论任何人,内阁或政党都能够宽恕他,考虑要用种种法令来控告他,甚至还考虑剥夺公民权。

我在想,到底这位充满创意的年轻人犯上了什么滔天大罪,要劳动到内阁来谈论,更让我们尊贵的某某部长发表声明说内阁或政党都不能够宽恕他,要告他。

经过两天的思考,想用以下几点来做个简单分享:-

I.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耶稣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意思就是说,有谁没犯错。

如果还记得前阵子,副教育部长在雪州民主行动党主席欧阳捍华及副主席陈彼得陪同被教师殴打的女学生林念霓的父母到布城教育部提呈投诉备忘录时,他也曾一度大吼“你是谁”、甩掉行动党的备忘录,甚至伸出食指辱骂欧阳捍华和陈彼得的流氓作风。

虽然,后来、雪州行动党有发表文告要求他毫无条件,针对其粗暴言行向欧阳捍华和陈彼得道歉,但、这一件事也不了了之。

其实,这不是这位“特殊”的副部长第一次言语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大家记忆还好,也不会忘了前两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中国女郎事件,这位仁兄还发表自大的言论说“如果你们(外国人)认为我国警方残暴,那你们都回去吧!为什么要来这里工作?”

后来虽然有公开道歉,但却又归咎媒体“错误诠释”及“不明白”他的言论。(如果有听过当时记者会录音,大家都心里有数,算了吧,我们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见识。)

当然,从我主观又浅见的看法,人人都会犯错,从某部长不认错或没诚意的道歉的作风和黄同学对让友族感到不舒服的争议道歉相比,后者诚意多了。所以黄同学暂时取一分。

II.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意 思是指 用不同的测量器。

巫青副团长揮馬來短劍,巫青副团长也曾发表种族敏感的言论,华社看 了、听了也不舒服,但他们并没有为他们的所为道歉。

如果翻看回杨善勇在Malaysiakini 之前发表的文章: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阿兹(Nazri Aziz)曾“责骂卡巴星是聋子、没有教养,更揶揄卡巴星行动不便”。杨生曾特意按照国会记录逐一搜寻,发现当天叫骂过程,单是“没有教养”(kurang ajar)一词,竟然出现29次。“聋子”(pekak或pekaklah),则有29次。“疯子”(gila 或gilalah)也有20次之多。 接下来的“骗子”(penipu或tipu)18次、“乖离(事实)”(memesongkan)11次、指责(tuduh)8次、坏蛋(jahat)5次、“没用”(tak guna)三次、冥顽不灵(degil)两次。 值得留意的是,发出敲击(Menyampuk)声响有18次,失控(hilang kawalan 或Lost control)总共15次,描绘会场喧嚣(riuh)12次,吵闹(bising)6次;其中一次乃以“实在太吵了”(cukup bising)录之。

悠悠一年后 ,类同的字眼再次出自纳兹里口中。《当今大马》的新闻说:在(在野党领袖林吉祥与纳兹里)双方争执期间,纳兹里频频以“笨蛋”、“骗子”和“说谎”等字眼辱骂林吉祥,引起在场的其他民行党议员不满。


我只能用双重标准,只许某高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形容为 何某高官不 需为自 己的言 论负 责。同 时,只 能对黄同学说不好意思,一 来你不是高官,二 来你只是个黄皮肤”外来者“的后代,所以你的歌词足以煽动整个社会,族群。也别忘 了,官字两把口,黄同学这么能跟人斗?所以暂时失一分。

III. 老子&孔子都说过,要“抱怨以德”。 在新约中基督耶稣就进一步说,我们要完全,对自己的弟兄总要饶恕他:彼得有一次进前来,对耶稣说「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十八:廿一-廿二)

巫統兩名国阵议员在国会公然发表侮辱女性言论,嚴重侮辱女性的尊嚴,也不就”道歉“了就没 事,继续为人民服务。

既然我们能够那么大方的“宽恕” 两位部长,为什么却不能更大方的宽恕一位还没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位年青人呢?让他不用去面对种种无谓的压力,只需去面对他所该承担的篡改国歌法律责任!

如果我们能够忍辱语言或行为上对我们的不敬,甚至还有“高官” 叫我们要幽默看待那些不敬的言论!为什么现在部长们不能大方的把这充满创意的R&B歌曲也当着是一种幽默来看待呢?宽恕年青人吧。

现在我也要求你们原谅我,在第三点暂时没法平分,因这得看接下来高官要用那条法令来对付年青人,他的下场如何,来评价?

看来世界的变化转的好快,现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人们不单只喜欢像侧田帽子颠倒来戴,现在更上一层楼,还把帽子穿在手上,这么有创意的歌曲却考虑用煽 动/内安法令来对付。看来,我的从新进入启蒙班,再从新学习新的价值观,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新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作风,才不至于被我国独特的国情淘汰!

注:无 意中让我看 到这篇网页,主题是宽容是依斯兰的标志http://www.yich.org/shu/Class90/Class95/Index.html。看来我们好好的面壁思过,没好好发挥和去实践依斯兰教的核心理念:宽容。

Wednesday 15 August 2007

事实胜于雄辩


今天看到这一 遍寓 言故事:

有 一 天晚 上,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副首相被一要事所牵,下 班晚 了,到大 门口才发 现门已被锁无 法出 去。他敲敲打打,百般无奈。地下 室上来一 个 人,拿 出钥 匙帮他开 了门。副首 相以 为开 门人是住 在地 下 室,一问,谁知 道这是关 在下 面的囚 徒。

囚徒为什么会掌 握大门钥 匙?是偷的,还是偷了重X后又把原物放回?这不重 要,副首相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囚徒掌握了大门钥匙为什么不逃走?于是他就当面发问。

囚徒说:“我们国家这么小,人人都认识,我逃到那儿去” “那 为什么不逃到外国去呢?”
囚徒说:“ 你这个人,哪个国家比我们好
*********************************************************************
让我想到,前几天和几位老外同事谈天,提 到工作问题时,他们个个都好心好意的对我说,只 要再辛苦两三年,就可以离开马来西亚到国外工作,所以忍一忍。我沉默不语,其实心中很难受 ,也很想开口说“留在我国就很惨吗?出国就一 定很好吗?” 。但,我没办法理直气壮,很昂然的说出心中的话。

也明白在跨国机构里,每个人都懂得避开敏感话题,所以,他们没开口罢 了,事实上,同事们心 中都很清楚的不认同,我国所采纳的不公平制度,“少数民族”被打压,也举手举脚认同欧盟驻马大使罗默尔(Thierry Rommel)所批评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干涉自由市场、增加贪污、竞争力下 降,限制跟本地公司合作的外国公司数量以及即将来临的自由贸易法令(FTA)下协商的等等问题。

我当时或许还可以借彪民之前在MSN所说的话来回应同事 “ 我的国家是一个各族和平共处,欣欣向荣的地方。你 们这些外国人,不了解的事情可多呢。领袖是我们选的,政府是我们要的,我们愿意为国家的和平牺牲,我们宁愿沉默也不能放弃安稳”

但 , 冷静想一想 ,这些假象或许可以蒙骗老外,但,那些有证有据的丑闻,如这几天闹得沸沸 扬扬的雪兰莪州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Port Klang Free Zone)、国内上市公司金鹏集团、教育部关闭白小的不 公事件,华裔学子常年投诉被拒大学门外、吉隆坡第二中环公路甲洞高架桥豆腐工程、首相儿子女婿商界大放异彩、新山班兰专科医院啟用2个月發现霉菌、拉菲達的汽车入口准证(AP)事件、野新区国会议员拿督莫哈末赛益尤索夫的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及月漏论和今年内就有数个政府建筑物被揭发发生水管破裂、天花板倒塌以及漏水的事件、除了国会大厦屋顶漏水外、还断电被迫休会、还有布城移民局大厦漏水等等的事 件。 叫我如何开口呢?

此时此刻,真的很生气,很想为我深爱的国家平反,但发不到声又开不到口,原来我这几年所学的口才都是白费,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什么时候,我才能理 直气壮,很昂然的像那囚徒对任何人说这一 句“哪个国家比我们好” 。

注:-列支敦士登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莱茵河谷的内陆国。

Monday 13 August 2007

为自己而活,为别人而想


你不好好读书 ,以后就扫街头 ,驾罗里”, 这是小时候 , 如果不读书, 婆婆常说的一 句话 。 当然 , 她并不是贬低任何行业,只是觉得透过教育 ,肯定能让生活更好过 。

你爹妈是不是也这样告诉你: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读书,你才有前途,读书是为了你的幸福,读书是为了你的前途!读书一切是为了你!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们华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昨天也和朋友聊起 ,个个都认同在我国最可怜真的不是华人 ,而是印裔或真正的土族 , 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父母輩,有者是經三代四代的刻苦耐勞求生活,經過長年累月的辛勤,慢慢進入小康,或富裕了。因为他们向來都持有"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固執,感谢华人先贤有如此的一套价值观 ,让我们身为新的一代生活不僅比較安逸,還有機會受更高深的教育。

但读书真的是纯粹只为了自己吗?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人,种种答案都有。

我就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过去,华人社会现实观念过重,过份重视个己利益,而且华人群里面都存有“各人自扫门前雪”、“楚河汉界”的观念,既然,透过教育让我们的生活安稳,自己又有幸可以受大学教育,身为社會的一份子,是應該肩負起令社會進步的責任,去灌输无边境的概念,毕竟我们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更是要为别人而想。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曾 经说 过“知识份子是时代的眼睛,这双眼睛已经快要失明了,我们要使这双眼睛光亮起来,照着大家走路” 。

当然我也晓得自己只是小人物, 没什么才干,距离知识份子还有一 段非 常远的距 离、也甭提能有所 谓什么的一 番“亮眼 睛”,但却始 终抱著粗浅的信念认为我们每个都应尽所 能去负上個人社會責任(ISR, Individual Social Responsibility)来回馈这个培育我们的家 园。

试想一想,看一看,我国现今的政治亂象、媒體被掌控、种族化、这种迟早被低能政客喪邦的情形,我们还要坐视不理吗?

最 后,就想借用已故哥倫比亞大學英国文学与比較文學教授薩伊德(Edward Said)對知識份子的定義来共勉:「知識份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眾以及『為』(for)公眾來代表、具現、表明訊息、觀點、態度、哲學、或意見的個人。」

Saturday 11 August 2007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身为一位亚洲华裔女孩,有两个上司,一位是来自这个曾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The sun never sets on the British Empire) ,大不列颠的民族文化的绅 士,另一 位是大美国主 义,自卑又自负的女黑人。说实在的,这真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大考验。

但事实上,在全球化下,这种情形在一般的国际公司是非常的普遍,也不见得相处之下会有什 么大摩擦!毕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 尊重别人的文化习俗,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是我们常挂在嘴中的观念。

但我就真的不明白,有些国 家,原本是有很独特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和睦相处的大环境,偏偏却被一 些“自作聪明,独特一 方的有”先见“但又狭隘的政客们把它种族化,政治化。其实我很不模不清头脑,古人说得很好:“学历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那么,为何那些“明智”的领导人没有通过对历史,去学习真正做一个有头脑,“明智”之人呢
事实 上,从二战以来的现代历史来看,消除差异、排挤多样化的失败例证比比皆是,就有希特勒帝国的种族屠杀、美国的“熔炉”同化、苏联的“俄罗斯化”、南非的种族隔离、墨西哥的“一体化”、保加利亚的“马其顿化”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加拿大女王大学哲学系教授,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在“少数群体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与公民权”( 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 里也提出从1970年代开始,在移民群体的压力下,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都放弃了同化主义模式,而采取了更为宽容和多元化的政策,允许并实际上支持移民维持他们的各种族裔传统。”

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哈佛大学教授也于1993年提出“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

从这种种的历史和学者的言论,让我更相信世界的美丽就是因为我们大家都不同,有差异。

真的不明白这些不懂哪里来的政客,竟然还在开倒车,不但没有尊重差异,甚至还要消灭差异。

Friday 10 August 2007

忙与盲

“我来来往往 , 我匆匆忙忙 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 向,
忙忙忙 忙忙忙 , 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还是为了 不让别人失望
盲盲盲 , 盲盲盲, 盲得已经没有主张
盲得已经失 去方向,忙忙忙 盲盲盲
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 忙得没 有时间痛哭一场”

这几天才真正的体会到李宗盛这首歌的涵义 。

因为忙碌而让我盲眼,对周遭发生的事没时间理会 ,对时事不清不楚,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 。 想起来 ,都怕 , 心寒 。

什么都不懂 ,不清楚 ,那这算不算是没烦恼?因为眼不看为净 ,那就没有所谓的忧愁患害。

那我得要小心 ,因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Saturday 4 August 2007

名人參政

对于名人參政, 基于个个都有权力选择加入任何的政党。我之前都一直保持观望和沉默的态度,都不想给予任何的评价。

但今晚 ,看了“就事论事”节目 ,忍不住要写下这几句话:我为 名主持人加入执政党有所保留,但请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政治理念, 去选择他要加入的政党。

在节目里嘉宾或听众都不断的质问和否定他所做的决定,也有人发言时做人身攻击,他都一一的解释 ,事实上他不需要回应群众或反对党的疑问,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因为他有自由选择。

鲍曼(Zygmunt Bauman)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在《自由论》一书中,明确提出“自由意味着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你所喜欢的事。然而,你所做的或你想做的并不一定给你带来你所期望的利益。也就是说在自由的条件下,你可以说你想说的,做你想做的,但却不一定能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
或许从过去经验 :一 班华教人士“加 入国阵 ,纠正国阵”,我们看不到有何成效。今天我们还 是可以尊重他的决定,祝福他,诚心的希望他对族群 ,国家能有所表现;当然或许往后他得不到他所期许的后果 ,那也是他的选择 。

至少我们没用自己的 一套想法来否决,抹杀一个充满使命 ,干劲青年的决心 。人总要抱着希望 ,没让他试,就一口否决甚至已经判断他肯定失败,是个奸角; 那会不会太主观呢?

自由是人类的本能追求,民主制度则是人类在试图保障自己的自由时,做出的一个相对选择。

Thursday 2 August 2007

集思广益


"该让他留下来,还是让他去",个有个的说法。

昨天早上好友致电说,她无法出席昨晚的讨论会,但希望能让两方立场的人都能满意,这倒真的很考功 夫!就赶紧致电求救大家都非常尊敬的老前辈,叫他非得出席讨论会,还告诉他说。我们希望两方人马可以达到共识,满意。老前辈笑说“这么让两 方都满 意,两方的立场是去还是留, 完全对立的,”

昨晚经过一番的矛盾讨论后,似乎没有办法达到一 个恰当的共识。峰回路转,老前辈就建议走 第三条路,不是留也不是去 。这建议一提 出,大家都很赞成,欣然接受, 总算圆满结束 。姜还是老的辣,不得不让我们这些“ 年轻人 ”鞠躬, 佩服的五体投地 。

凌晨回到 家 ,就不 断思 考,这不就是斯蒂芬 柯维(Stephen Covey)“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所谈到的第六习 惯-集思广益(Synergize) 的 开辟第三条道吗?

我不是很久以前就看过这本畅销书,但为什么在两方都各持己见的当儿,我从 来没想到说可以学书中所说的寻找第三条道 。

很多的时候我们是非常清楚知识的重要,于是我们一再地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 同时也可能阅读很多的书,结果成 了“知道”分子。实际上,仅仅是停留在知道,我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学 习到的如果没有把它应用在生活里,其实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意 义。就好比知道如何转换车子的排檔,但如果没有自己亲自去练习驾 驶,我们能懂吗?

看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做的好,做的好不等 于别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