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March 2014
无国界
这张世界地图的是我上个月老远从英国带回来的。3个星期前才拿去做木框。去取货后才发现太大了,车子放不下。 本来是托一位架大房车的朋友帮忙载,但她一直在忙。到最后我还是用自己的小车违法又危险的把它载回家里来。
挂上去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无国界、无国家名称的动物地图。地图只有洲名( continent)。真是正中下怀,开心到本来要出门赴约, 就投入的站在地图前30分钟不断的在搜索。
我一直都觉得世界史应该无国界,不应该有任何的界限的。 而现在人的国籍其实一个身份的代表,以让大家方便移动的工具。
这一次马航370事件,中国不断的强调他们有154条中国同胞的生命,是受害者。对这些言论和评论我是超反感的。主要觉得这种说话很奇怪。难道其他搭客和空服人员的生命就不宝贵吗? 难道他们的家庭及朋友就不伤悲,吗?我们心痛的是失去生命,不过他是那一国人。一条生命就是生命,没有说那一个国籍有优先。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狭义和完全没视野的人。越来越顶不顺。
Sunday, 23 March 2014
中国人
上2周刚从上海转来的同事R周五和中国的采购部同事开电话会议(telephone conference)。 他刚转来。我担心他处理不来,就让印尼同事N去支援。
几分钟后,N就笑笑的走出来说‘他们都说中文,完全听不懂’。我很得意的说‘就由我去吧’。
在公司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用中文开正式会议。当我要发言时。我没办法在全部是中国人的同事中用中文发言。我选择用英语。开会到后来时,我才慢慢的能用英文和中文穿插的来说。
而且好奇怪, 当我一讲话,脑海马上浮现出中国人对MH370不满的事件的画面。心中想他们会不会也是这样想?例如: 马来西亚女孩,快告诉我们飞机在哪里?
当然我是想太多了,真的是超好笑。
Tuesday, 18 March 2014
思维
这一篇写出来不懂会不会让不少父母说我讲是容易,当你自己有小孩,看会不会那么做?
说真的,我也不确定,但我今天选择写出来就是要已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享。
前几天,朋友说佛光山6月将在·居銮办3天2夜的生活营,全组人将从吉隆坡坐火车到居銮。 小孩的保姆马上说‘ 不可以’。 连保姆的先生也说‘一定不可去’。 而朋友的担忧是负责单位能带那么多小孩出门吗? 加上7岁的儿子不懂得自己冲凉、洗刷等, 不可能参加的。 听了她怎么说。
我反应好大。 这是什么道理?
1: 小孩很愿意参加, 可是父母就是放心不下,太保护小孩,而让他白白失去学习独立、成长的机会。
2: 父母不允许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小孩不懂得冲凉。 这是技术问题。如果父母愿意用这个生活营来和小孩交换条件。 列如:如果他要去,那从今天开始就要学习自己冲凉。 这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吗? ** 话说回来,为什么7岁不可以学习自己冲凉**
3: 佛光山每一年都办生活营,他们应该很有经验带一群小孩出门,父母应该询问清楚,解除所有的疑问。而不是这样就判断。
说真的,我们常埋怨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好,所以现在培育不出好的人才。 现在我开始怀疑其实家庭因素才是造就现在的新鲜人没办法独立思考、墨守成规,让小孩像身在温室的小花。
在日本小孩自己走路、搭车上幼儿园和小学。 在欧洲,父母可没有限制和过度保护小孩。 我一直很庆幸,成长在一个不受太大限制的家庭。家人甚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锻炼我们要帮忙。我是最小,所以难免有受保护和稍微宠爱,不过,家人还是觉得我需要扛起责任负责一些简单的工作。我的委托的任务是每个晚上9点负责收拾洗好的碗碟到橱柜里。这是一般小孩都能做的工作:-)。 有时候为了追戏。 我就会在那短短几分钟的主题曲开端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作做好,有时候还会和姐姐谈判,要求她来帮忙。总而言之,我会确保有人把工作做好。这就是一个好的训练方法,或许有人会说磁瓦的碗碟很危险,哎呦,只要一次不要拿太多,是安全的啦。
如果这是一般马来西亚父母照顾小孩的方式和思维。 那我很遗憾和抱歉的说” 父母那么的保护和不愿意放手让小孩去成长, 那往后请不要要求你的小孩有很大的竞争能力、能有所突围。
children are a mirrored reflection of the life lived by their parents
Sunday, 16 March 2014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想?
如果现在躺在床上的人是你,你会怎么想?
这是在被偷走的那五年里的一句对白。
这句话是男主角謝宇的好友Danny对他讲的。当时謝宇很不愿意放手让女主角何蔓走。当时她已经瘫痪的趟在床上, 身体的神经线全被已破坏了,也看到自己的身体功能每天都在衰退、又要面对截肢等等的打击,而我觉得对她来说最痛苦的事她对拥抱已失去了知觉。 生存下来比死去还要痛苦。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喜宴外,我最喜爱的一部电影。它是由香港導演黃真真執導,中国大陆女演员白百何、台湾小生張孝全等人主演。 很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是张孝全像赵文瑄那么帅外,当然电影情节也很令人深思。
是的,我们常常从自己的观点和出发点来思考和看事情, 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昨天我们4个人去吃拉面。坐在对面的小孩不断的哭闹,他的父母没有打骂他反而不断对他说好话,尽量的满足他。 我们4个都没有小孩,对小孩这种哭恼难免会觉得很烦躁也有点顶不顺,也觉得父母好奇怪,怎么不把小孩教好,反而是那么的宠他。其中一位朋友甚至有点发脾气了,我知道如果那小孩还继续的哭闹,朋友就会站起来跟他的父母说‘ 如果要带小孩出来外面,请先把小孩教好来’。
在某个程度上我很认同小孩是父母的镜子(kid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ir parents),如果小孩行为不好,是父母的责任。但。。。我从来不敢主观的就从一个单一事件就判断了。 那是因为。。
很多年前我在一个PM的部落格里看到一篇文章, 大约是这样的:-
“他在油站里添油,看到一个小孩一直在哪里哭闹,哭的超大声,也影响了周边的人。 很想走过去提醒妈妈能不能控制他的小孩。但他没那么做。 反而是小孩的妈走过来道歉说,
不要意思,我小孩生下来就有点问题,他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一刻他很羞愧的站那里!为什么一点同理心都没有? 那个妈妈照顾那小孩也肯定很吃力,还要面对外面的异样眼光和批评”。
既然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 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让自己心情平静一点、培养多一点耐心、和对人多点同理心,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伤害。
这是在被偷走的那五年里的一句对白。
这句话是男主角謝宇的好友Danny对他讲的。当时謝宇很不愿意放手让女主角何蔓走。当时她已经瘫痪的趟在床上, 身体的神经线全被已破坏了,也看到自己的身体功能每天都在衰退、又要面对截肢等等的打击,而我觉得对她来说最痛苦的事她对拥抱已失去了知觉。 生存下来比死去还要痛苦。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喜宴外,我最喜爱的一部电影。它是由香港導演黃真真執導,中国大陆女演员白百何、台湾小生張孝全等人主演。 很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是张孝全像赵文瑄那么帅外,当然电影情节也很令人深思。
是的,我们常常从自己的观点和出发点来思考和看事情, 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昨天我们4个人去吃拉面。坐在对面的小孩不断的哭闹,他的父母没有打骂他反而不断对他说好话,尽量的满足他。 我们4个都没有小孩,对小孩这种哭恼难免会觉得很烦躁也有点顶不顺,也觉得父母好奇怪,怎么不把小孩教好,反而是那么的宠他。其中一位朋友甚至有点发脾气了,我知道如果那小孩还继续的哭闹,朋友就会站起来跟他的父母说‘ 如果要带小孩出来外面,请先把小孩教好来’。
在某个程度上我很认同小孩是父母的镜子(kid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ir parents),如果小孩行为不好,是父母的责任。但。。。我从来不敢主观的就从一个单一事件就判断了。 那是因为。。
很多年前我在一个PM的部落格里看到一篇文章, 大约是这样的:-
“他在油站里添油,看到一个小孩一直在哪里哭闹,哭的超大声,也影响了周边的人。 很想走过去提醒妈妈能不能控制他的小孩。但他没那么做。 反而是小孩的妈走过来道歉说,
不要意思,我小孩生下来就有点问题,他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一刻他很羞愧的站那里!为什么一点同理心都没有? 那个妈妈照顾那小孩也肯定很吃力,还要面对外面的异样眼光和批评”。
既然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 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让自己心情平静一点、培养多一点耐心、和对人多点同理心,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伤害。
Friday, 14 March 2014
教育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教育落后而社会进步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教育支出过多,而财政破产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教育属于少数人,而人名生活安定的。
~高希均
从以上这一段话,已经清楚的告诉我们教育是造就国家进步的一个大因素。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却节节下降,那怎么能培育好的人才?
Tuesday, 11 March 2014
丢人现眼
看到以下这一段新闻,除了是有种族歧视成分在,也凸显了我们的部长的无知和肤浅。
“内政部长阿末扎希昨天声称,利用失窃护照登上马航MH370班机的两名乘客长得像亚洲人。”
说真到,如果是以前的我,也会像他犯上以上错误想法,但经过这几年到处走和在国外居住过的经验。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领导人是有点蠢。
以下就是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
- 有很多日本裔在密鲁。秘鲁前总统藤森就是一个好的列子。二战以后有不少日本人移民到南美国家,都已入籍了当地的国家. 他生于秘鲁首都利马。
- 明星Angelia Jolin 领养柬埔寨小孩-馬杜斯(Maddox),也是亚洲脸孔的美国人。
- 一位黄色肤色的女性友人H,她的第一语言是法语。 她是土生土长的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人,父母亲是香港移民。也基于法国殖民的关系,有很多法国人都是非洲裔。( Mali马里, Algeria. 等)
- 美国籍同事S的儿子是百分之百的亚洲样子,因为那时他在泰国领养的儿子。
- 另一个同事M, 父母亲都是台湾人,3岁时,父母离异。 父亲带他移民到法国落地生根。他除了是黄色脸孔外,一句中文也听不懂,主要语言是法文,根本就是个十足十的法国人。
- Sakhalin库页岛,与日本北海道隔海相望。 日本驱遣大批朝鲜人上岛居住,作为殖民地,所以岛上有相当人口属韩裔,即使不是韩裔,也长的很像华人,这可能和地理有关。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心中突然醒来, 真的有很多人长的比我更像炎黄子孙,他们根本就是一副华人样。即使是中亚人也长得很像亚洲人。
Monday, 10 March 2014
Saturday, 8 March 2014
308
6年前的308,海啸式的全国大选成绩,让我们high 到不得了, 迟迟都不想回家,而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去吃点心早餐,一路上都觉得很顺畅,天空是一片蔚蓝。
6年后的308,上诉庭推翻高庭宣判安华无罪释放的判决,改判安华肛交罪名成立,入狱5年。
当晚就去了加影,希望能给予支持,也弄到凌晨才结束,但我们是疲惫和没力气的回家,连吃的夜宵的兴致也没有。同样的我也一早的醒来。但是带着很沉重的心情-家里没水、天气炎热。开车去bkt gasing 的路上,天空一片灰暗,没有蓝天。而收音机里有转来一个插播的消息-马航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飞机失联。
为什么-6年来,到底什么事?为什么好像什么都不对。这个国家太有问题了。
在爬山的当儿,一直在想,安华被判有罪,很明显是政治手段,是一种不公正又卑鄙的游戏, 但为什么公众好像没什么反应、很冷漠的看待这件事? 对我来说这不是安华个人的问题,这是有关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司法可以被玩弄。我们的政治人物可以胡作非为、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为什么说观众冷漠呢?这可从昨晚的群众大会的出席人数来看,也甚至在我身边非公民社会的朋友的反应来看。 我在几个group whatspp里 发表对于安华的事件的看法,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应,这和505前的互动差太远了。
一路上一直的不断的思考这些挫折时。心想我们是可以继续的失望和悲伤,也可以选择不理会,继续的享受花花世界、风花雪月。这些都是一种生活上的选择。
想起308时,添强在赢了Batu 议席时,对着群众说革命才刚开始。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是啊,改革本来就不是那么简单和单纯的事。政治民主转型本来就不只是靠选举啊。 也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而我的选择是什么?以我的个性,是不会拥抱悲伤过日子的人。我愿意面对和解决问题, 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力的为公民社会出一份力。至少往后回头看,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祝福我最爱的国家马来西亚。
Friday, 7 March 2014
林夕
昨晚阅读林夕这篇关于马来西亚505选举的短文,他在文章里也把国阵继续执政定为坏消息。这肯定是去年里最坏的消息,想到505的败选, 心中还是有那种隐隐作痛、挫败感、错过了好机会等的心情。
今天不谈政治,只想谈林夕。
很多人认识林夕是因为他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多产又高效率的填词人,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有我很喜欢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追》、《Shall We Talk》《似是故人來》《別人的歌》等。
就拿我超爱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的一段歌词来看:
如果要说 何谓爱情 定是跟你动荡时闲话着世情
和你走过 无尽旅程 不相信 当天荒不再地老不合时
竟跟你 多相拥一次便爱多一次
怎相信 最回肠荡气之时可用你的名字 和我姓氏成就这故事
从此以后 无忧无求故事平淡但当中有你已经足够
从此以后 无忧无求故事平淡但当中有你已经足够
快乐童话像你我一对已经足够
歌词道出和圣经很类似的《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2:23-24)的含义。简简单单的也就道出浪漫的意境。
其实他也写了好多的散文,对事物观察入微,对城市触觉敏锐, 也长期的帮报社、书刊写文章。但就是觉得他的散文不怎么样。歌词肯定是写的比散文细腻和在意象表达上很强, 也容易牵动人心,更制造很大的想象空间。可是奇怪的是,我似乎看完他所有的散文书籍,也买了不少本来收藏。
阅读他文章时真的不会觉得特别好看、写的特别有水准、或是触动人心什么的。但,逛书局时,如果看到他的书,又不能抗拒不买。也说不出原因,可能就是一种缘分吧。
Thursday, 6 March 2014
明星片
写明星片给自己是我一个人旅行时,常做的一件事。 这一次到5个国家(不算杜拜转机)。我就寄出每个我停留过的国家的明星片。 到目前为止,只收到伦敦和法兰克福的明信片。奇怪的是,英国我寄出2张,但只有一张抵达,朋友收到我从莫斯科发送给他们的,但我还没收到。(这些都是一起寄出来的)。
还有罗马尼亚、挪威的不懂在那里? 到底是马来西亚的邮政局不可靠? 还是它们那里出了问题?
Tuesday, 4 March 2014
裁员
2009 年我调职到英国的其中一个任务是负责‘瘦身工程’。 当时我刚当上经理,觉得难堪又为难,要辞退一大班人,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债务问题。有些刚买房子、有一位刚怀孕、有的刚结婚等, 甚至有一为60多岁的老员工,虽然他的工作表现不怎么样,又有酗酒、赌博的劣习等,我还是觉得很难过,尤其是知道他有经济和健康问题。当时的HR告诉我说“ don't take it personal'。 我还是觉得不好受。
2010, 我又‘抄’了一位工作表现和态度超烂的印度籍下属,虽然炒他肯定是对公司好,也不会有人反对,但那时我还是觉得不好受。
2014年的今天,我又再抄一个新聘的员工, 他是有态度和工作表现的问题。这次我告诉自己, nothing is personal, 这是针对事,不是针对人。 从头到尾都很冷静,就是很专业的处理。也没有太多的感受。
我不知道是我变得麻木不仁还是我成长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