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在2002年因为国内经济差,建筑行业低靡没有工程时到英国来寻找出路,他平均每个星期净赚£300,刚来时他认为一个星期有这样的收入,是太优渥了,因为每个月折回马币的薪水比经理级人马还要高,可是住了这么多年后,发现到这样的收入在伦敦不算多,英鎊也沒過去那么好賺了,生活素质也不见得特别好;例如这里不管是管理层、经理级、打工族似乎所有人都塔公车、地铁、火车上班,在伦敦没有多少人供得起车子;房子的租金超贵,没有多少人买得起楼房;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冬天又很辛苦,他到现在都还不适应冬天.
Tuesday, 30 June 2009
全民的馬來西亞
知道他在2002年因为国内经济差,建筑行业低靡没有工程时到英国来寻找出路,他平均每个星期净赚£300,刚来时他认为一个星期有这样的收入,是太优渥了,因为每个月折回马币的薪水比经理级人马还要高,可是住了这么多年后,发现到这样的收入在伦敦不算多,英鎊也沒過去那么好賺了,生活素质也不见得特别好;例如这里不管是管理层、经理级、打工族似乎所有人都塔公车、地铁、火车上班,在伦敦没有多少人供得起车子;房子的租金超贵,没有多少人买得起楼房;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冬天又很辛苦,他到现在都还不适应冬天.
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
对于她的一番好意叮咛,我照单全收,没有回应说其实在这十年以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使到人们可以很廉宜的无边界利用电子邮件沟通,甚至可以透过网聊和朋友进行文本及使用免费VOIP来语音通话聊天,根本不在像以前那样,要播电就得老远的跑到唐人街。
Saturday, 27 June 2009
第一餐
Friday, 26 June 2009
迈克尔·杰克逊
和姐姐通电话到一半时,她突然说MJ死了,还以为她在和我开玩笑;不太相信,就立刻查阅BBC、CNN;天皇巨星就这样走完50年的人生。
记得小时候住在小镇,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西洋歌手,第一次知道Michael Jackson那是84年,大哥从加拿大回来度暑假时,播放MJ的演出,他那独特的猫步、高嗓音;Billie Jean & Beat it,让我突然间对西洋很有兴趣 , 当时MJ也在美国权威的grammy Award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
其实如果按照原定计划,他将从今年7月13日起在伦敦举行50场告别演出;还在想该不该去看他声称最后一场的演出呢?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常!
Tuesday, 23 June 2009
钱不够用
Sunday, 21 June 2009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Friday, 19 June 2009
机场
那我通常都会这样的回答:
公司就在Gatwick 机场附近;你想象一下我在KLIA机场附近上班,机场除了那几间英国品牌快餐店外(没有KFC& Macdonald),附近都没有住宅区。
要住哪里是有两个选择。 1) 住在机场一带的小镇。 Bagan lalang、 Sepang、 Pajam、Tanjung Sepat、或nilai. 如果不要住在小镇,那可以选择 2)住在KL sentral 附近 每天搭地铁往返机场啰。
那不用说,大家都可以想象小镇和市区的租金肯定是天渊之别啰!每天搭轻快火车上班,费用肯定也不便宜啰!
当然清楚知道选择后者,那就得多花时间、金钱,甚至冬天的时候,搭车走路肯定是很辛苦,可是想到既然有机会到国外工作,应趁这个机会让自己接收、接触和体验英国、欧洲的生活。
Wednesday, 17 June 2009
日记
Monday, 15 June 2009
自由的生存
偷鸡不成蚀把米
Sunday, 14 June 2009
矛盾
Saturday, 13 June 2009
好孩子
Thursday, 11 June 2009
路上的光
倒霉的一天
公司委托税务人员特地来解说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听了之后,真的很没有力,在这里什么都要还税,而且是40%!太恐怖了。
原以为来到英国可以开始存钱,不倒贴已经可以偷笑了!!!
下午。。
带着公司提供的信和合约,开心的到HSBC开银行户口,后来发现我没有证件、信件来证明英国的地址,不能开户口(即使,在马来西亚,我是HSBC的户口持有人),唯一能开的户口是passport account,但要缴交€60的年费,太贵了。去到第二、第三间银行,都即以一样的原因,银行无法让我开户口。
晚上。。
吃了晚餐要回酒店,没有的士,唯有坐巴士;由于自己的懵懂,应该在机场的south terminal 下车, 却在north terminal下车;后来唯有转巴士回south terminal。 到来south terminal, 走了20分钟的冤枉路才找到回酒店的路口。本来只需10分钟的路程,我兜兜转转前后用了75分钟。真是倒霉!!!
不知道我每天要为这些琐碎事情忙到什么时候?要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生活,真的一点都不简单,幸好现在是夏天,如果是冬天,我想不用一个星期我肯定就‘sayonara’了。
Monday, 8 June 2009
某人
他住在伦敦住6年。他知道我要到找房子,影印一张A3颜色的伦敦交通子图,让我参考。
今早,第一次,从伦敦搭车来上班,他传短讯,问一切还顺利吗 ?
我们认识超过30年。
Sunday, 7 June 2009
朋友
打从加入目前的公司那一天开始,就已经知道迟早是要离开KL。所以现在一个人在国外,暂时住在那“鸟不生蛋”的机场酒店,每天只见到3栋建筑物-机场、公司、酒店;也不觉得有太大的问题,反正常和姐姐们联络,又有的上网。
Saturday, 6 June 2009
Ijmudien-Holland
停泊在Ijmudien-艾默伊登 港口的轮船,好像是穿梭荷兰、英国、挪威等国家。
Friday, 5 June 2009
阿姆斯特丹
因为临时才决定的旅程,什么都没准备。就如姐姐说的“不懂,会不会带我去荷兰!”。
一到机场,没看到来接我的人,又找不到联络电话号码。就决定自己“摸黑”的坐机场穿梭酒店巴士到酒店,碰一碰运气。幸好,去到酒店,负责的同事认得我,知道明天的工作行程,让我放下心头大石。
有时间到城里去走一走,就这样没准备的去了一趟阿姆斯特丹4个小时游。因为没有准备,只穿了一件羊毛外套,发现阿姆斯特丹的春天比澳洲的冬天还要冷。
这是贯穿全国的地铁,我还是第一次坐双层的地铁 。
从机场到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Station Amsterdam Centraal),只需要15分钟(euro4.40)。 从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可以通往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等国家。
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还有电车。不懂什么原因,我坐电车全程都不需要买票。
移民官员
Thursday, 4 June 2009
两头不到岸
妈妈也常说:“如果你不听话,就叫MATA来捉你”。印象中MATA就是捉不听话的小孩、坏孩子,所以很怕MATA。
记得当晚身旁有人点蜡烛,警察很敏感的立刻围上来捉人,连我们这些站在旁边的人都差点中招。
身在福中不知福
5月6日在南洋依我所见的第20篇稿-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我在纽西兰度假时所看到、感受到。
***********************************************
纽西兰是个地广人稀、辽阔草原、葱郁森林的国家。华人的移民潮於1987年当紐西蘭政府實施新移民政策. 纽西兰的新华人移民只占纽西兰总人口不到10%,主要源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新马等。
第一代移民,他们到了纽西兰,基于文化背景、皮肤上的颜色、语言障碍无法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生活圈子也局限在華人的小圈圈,华语也成为了主要沟通语言。而移民的第二代,都在那里成长受教育,所以和一班黄皮肤同伴们交谈一定是用流利英语,可是父母亲却硬性规定华人与华人交谈一定要用华语。
这些海外移民,坚持小孩一定要懂得讲母语,是害怕这些“香蕉小孩”将会完全丧失与祖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民族认同感外,所以要让他们继承中华5000的年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的根留住;当然也无可否认,这也参杂了因为 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上升使到华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父母亲希望小孩能和国际社会接轨,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在内。
这些土生土长的第二代,虽然在家里和父母都是用流利华语来交谈,事实上他们更能舒畅的用英语来沟通。对华语完全没有亲切感,甚至还有点反感。基于这个问题,父母亲强迫小孩每个星期一定要上中文课,甚至千方百计的想出一些活动,让小孩能多接触华语,看懂中文。
当我亲眼目睹纽西兰华人父母亲们如此千辛万苦的制造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中文,营造一个讲华语的空间的当儿。就想起我国,华语基本上是华人社会的共同语言。要学习和使用华语或接受基本的小学母语教育绝对不是大问题。可是在各大城市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不难看到很多用华语交谈的夫妻,却用自己都不熟悉的语言教育* “malish”来和小孩们沟通,父母如此的用意,无可厚非是希望小孩可以掌握第一国际语言,提高竞争力。
但这种“怕输心态”也好、用心良苦也罢,真的很让人匪夷所思!这会不会是在弄巧反拙,将来小孩也说一口流利的malish呢?
试问,我们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Malish-Malaysia English